(十五) 1958年中学生社教运动亲历者名录(部份)发布者 lq 在 08-04-06 09:02
(一)组织者、执行者名录:
1、李井泉(1909年-1989年)男,江西临川人,家庭出身不详。在四川,历任中共川西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川西军区政委,四川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成都 部队第一政委、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李井泉主政四川17年,一贯极左。是四川“五八社教”的始作俑者。
1957年11月24日,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他,在省委第九次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布置了,在全省高中、中专、中师的毕业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并下达了五点指示,公开提出中学生中“反社会主义分子”一词。
1958年8月,李井泉拍板将运动中划为三、四类的学生,发配至省内各地,“当个劳为力嘛”。而且定下两条原则:“一是进去不能当干部,二是把试用期延长,不能称干部,也不可能称工人,统称试用人员。”
从1957年到1989年去世,32年的时间里,未见李井泉对此运动有过反思。
2、杜心源 (1907年-1985年)男,五八社教运动期间,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1979年至1984年任四川省人大主任。是四川五八社教运动的前台总指挥。
杜在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工作会议上,具体地布置了五八社教运动。他的话如:“四中就是出右派的,有些高中生若是在大学就够右派了,比大学 的右派还毒,要把反动学生清出来,不能升大学,高教局要严格掌握。”等等。被四川各地、各单位的领导者视为政策依据并变本加励地加以发挥。致使当年全省五 八高三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强的学生(3200人)被定为三、四类学生,从此坎坷一生。甚至在这批学生的所谓工作分配上,杜仍持反对意见说:“情况复 杂,吸收进来不妥当”等。至今未见有他对五八社教运动的任何反思!
3、萧菊人(1925年-)男,四川自贡人,五八社教期间,任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是四川省成都市中学生五八社教运动的前台总指挥。
五八年元月下旬,萧召集参加与此一工作的有关干部作了具体布置,并在运动前就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排队,制定了约法五章,并适时的提出了“依靠一类,团结二 类,争取三类,孤立四类。”的口号。还亲自定了一个四中的同学为四类,理由是:“这个学生够右派了,他敢攻击贺龙,这就是右派。”由於成都市的“这次社教 搞得好,很有必要。”(杜心源语)被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作为典型的好经经验向全川推广。
文革中对自己在五八社教中的作为曾有过反思,有揭发材料一份,较系统的回顾了那场运动的来龙去脉。承认“这次社教本身,就是镇压革命学生。”较为诚恳地向受害学生进行了赔礼道歉。
1978年在他的主持下,下发了中共成都市委办78(10)号文件。对五八年那次针对中学生进行迫害的社教运动,进行了否定。其后又多次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因此而赢得了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和尊重
4、章文论(1928年--2005年)男,五八社教期间,任共青团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后任成都晚报副总编。是成都市中学生五八社教运动领导小组的组长 兼第一学部领导人,在萧菊人的直接指挥下主笔制定了详细的运动计划,该计划以文件的形式上报省委,并以省委文件的形式转发全川。
章所领导的一学部是全省第一个创造运动经验的,因而颇具典型,也是三、四类学生划得最多的一个学部。是他在运动初期提出:“大胆地放,坚决地放,彻底地 放。”这个口号。并伩誓旦旦的向同学们保证:“不反右,不装档案。”也是他,在看到所谓学生“暴露”得差不多时突然变脸,於五八年二月十日在大会上说: “我们这里有无反动言论啦?有了怎么办?进不进行批判呢?我们说的不乱扣帽子,帽子有何可怕,只要扣得合适。”於是风云突变,开始抓“反社会主义分子” 了。
章文伦从文革开始,就对五八社教运动有较为深刻地反思,他不仅如实地描述了当年运动的真相,也诚恳地反思了自己的作为。并在自已力所能及地范围内,作了一 些对受害学生的补过工作。特别是在晚年,更对五八社教运动一事,说过一些让人感动的话。他因此得到了部份受伤害同学的谅解。
5、陶鼎辉,生年不详,男,五八社教期间是成都第十二中学运动的实际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十二中五八社教运动在全市开创了将中学生打跪在地上进行批斗; 将中学生送农村监督劳动改造;开除学生军籍等恶劣先例。成都十二中在册的三四类学生比例高达百分之卄八,名列全市第二。陶因此而节节高升,由普通的语文教 员而教导主任而校长、书记,直至成都大学教务长,现退休在家。文革期间,曾列名於五八社教运动部份工作人员之中发表过严正声明,承认五八社教期间“犯了不 同程度的错误,不仅残酷迫害了三、四类学生,还毒害了所谓一、二类学生。”但在文革后却食言自肥,推掉自已在五八社教运动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反而十分强 调自己在文革中受了学生的迫害。特别令人愤慨的是,至今仍不肯为受迫害的三、四类学生作实事求题是的证言。
6、廖井丹 中共成都市委书记。
7、郑 英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8、叶 石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9、王玉珏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成都市人委文教办公室副主任。
10、刘治光 共青团成都市委学校部部长。
11、赖祚隆 成都市教育局中教科长。
12、刘慧群 共青团成都市委常委。
13、李泽芬 共青团成都市委少年部副部长。
14、李万祺 二学部负责人。
15、谢若英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
16、郁晋昌 中共富顺县委宣传部长。
17、杨析综 广汉中学校长,后升任四川省省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8、解子光 成都七中校长。四十余年后仍在《校志》里美化“社教”。
19、陈光表 成都四中政治教师,后擢升市志办主任。
20、刘佩云 成都九中保卫干事,后荣任圣灯中学校长。
(二)被伤害者名录
1、邱玉铭(1940年11月-)男,四川成都市人,成都市第十三中学高五八年一班应届毕业生。“五八社教”中,因赞成党领导各部门,而被视为赞成储安平 之党天下;主张独立处理国内外事务,被视为“反苏”;希望核实征粮,被视为攻击党的统购统销政策;天真地想通过组织了解家住郫县北街的父亲入狱四年的问 题,被视为替父呜冤。
“五八社教”后,被定为政治不及格的三类学生,取消升大学的资格。1958年分到德阳重机厂,月发生活费16元,每月定量19斤,定为试用人员。因不堪迫 害,主动於1960年6月申请离职回家,获准。后被追加处分:“开除厂籍,交当地公安机关监督劳动”。1961年再参加高考,仍未录取,分配到成都市白铁 制品厂工作,直至退休。经多年奋斗,终达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但总不忘未成年之创伤,总想和当年同学一起努力尊重和还原当年之历史事实。希 望我们的后辈在创造财富,过上富足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民族和国家有过的黑暗,勿忘国耻 。
2、林光全(1940年-)男,家庭出身地主,团员,“五八社教”期间,被定为四类学生,取消升学就业资格。主要言论有:“对地主家庭被打垮怀恨在心,留 恋地主家庭生活,曾说:‘过去过年都要杀许多肥猪,现在没眼了。’对政治审查看家庭出身很反感,有地主阶级的没落情绪,悲观失望,感到没前途,常说:‘我 这一辈子没眼了,只活到20岁就够了。’支持党天下右派言论,对葛佩琦的反动言论,他说:‘话不对,心是好的。’他还说:‘人民代表大会是点缀中国政治生 活的的一朵纸花。不应搞垮钱伟长科学家的称号’等。”
3、汪长荣(1940年-)男,四川成都市人,成都铁路工程学校线路专业307班应届毕业生。“五八社教”期间,被同室同学揭发散布反动言论而在全校大会 上被批斗。实际情况是:该生在寝室中读小说时,被同室同学以小说中人物语言作为该生言论而上报,被定为四类学生,政治不及格,取消工作分配资格,留校工程 队监督劳动,月发生活费15元。1960年被辞退回家,挑卖小菜为生。1962年后到成都市东城区搬运公司(街道工业)就业,主要工作为拉板车。1980 年被学校通知回校落实政策,补发了毕业证,本人提出分配工作被拒,理由是:“学校只作政治上的平反。”现家居成都。
4、李克灿(1940年-)男,四川成都市人,成都铁路工程学校线路专业1958级应届毕业生。“五八社教”期间,在全校大会上论述实习生工资偏低,被大会批斗后,带上手铐送往劳教。1962年解教后生活无着,流浪衔头,精神失常,靠施舍渡日。
1980年被学校通知回校补发毕业证,本人提出工作分配问题被拒,理由同样是: “学校只作政治上的平反。”后仍流浪街头,靠施舍渡日。1982年后不知所终。有同学寻访至今,仍不知其下落。
5、呂涛(1941-)男,1958年高中毕业于成都七中。因在1958年的所谓向党交心的社教运动中,中套罹祸,划为三类。当年高考落榜,发配到重钢耐 火厂干重体力劳动:烧窑三年。后又发配巫山桃花铁矿井下放炮。因恐惧当局意识形态罗网,又不甘碌碌,经科学院数学所关肇直副所长推荐,调中国科学院成都数 理科学研究室从事专业数学研究。1988 年被聘为研究员,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现为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6、邓静谷(1941-)女,成都七中高五八级六班学生。1957年初因为爱好文学,在报纸上看到流沙河发表的诗歌后,和三个同班的女同学一起去拜访了流沙河。反右后,流沙河成为右派,邓与几个同学被视为同情右派,冠以“苍蝇小姐”之名。
在1958年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社教运动中,就有人写大字报批判她同情右派的事,加上她发表“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全国不应一古脑儿地都学俄语”的言论, 都被记载了档案里。参加高考后她被四川石油学院录取,但在开学不久就被查出有问题,被审了五个晚上后,在全系大会上被宣布勒令退学。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让她 回到了学校,但从此走到仍何地方都要强调她有“流沙河问题”。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的井队工作。改革开放后流沙河摘掉了右派帽子,邓静谷也才摘掉了 “流沙河问题”的帽子。现退休,家居重庆。
7、黄德诚(1938年--2005年)男,四川成都市人,家庭成份小商,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五八级一班学生。五八社教期间被定为四类学生,取消升学资格。后被分配至重庆船运公司,1980年后至某运输公司任站长。
黄德诚同学是成都市“高中毕业生寒假学习情况简报”中多次点名的学生。
8、李翔俊(1938年-)男,四川宜宾人,家庭成份:工商业兼地主,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五八级一班学生。五八社教期间,被定为四类学生,取消升学及就业资格。先是留校监督改造,每月发生活費10元,不久被学校非法送往农村监督劳动。
1961年冬,饥餓难耐之时,因偷吃食堂生大米约50克被追打,惧而沿江乞讨至乐山寻兄。后,其兄将其带回学校求得证明一张,被乐山市劳动局分配至搬运公 司从事搬运工作。1978年结婚,后调至重庆市九龙坡电器厂(街道工业大集体)直至退休。至今学校未对其问题有过任何说法。现家居重庆。
9、文仲(1937年-)男,四川成都市人,团员,家庭成份:城市贫民,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五八级一班学生。五八社教期间,被定为三类学生,取消升学资 格,团内受处分。后被分配至水电一局劳动,发生活费18.5元。1991年提前退休。1978年后团内处分撤消,现家居成都。
10、黄家刚(1940-2005)笔名黄纬,男,成都七中高58级学生。1958年在社教运动中,划为3类。高考落榜后被发配至成都木综厂干体力劳动。 1980年调四川省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作品甚多,皆散见于报刊,未成集,盖不欲媚俗也。2005年12月因病去世。
黄兄,同学中之翘楚也。16岁便有短篇小说《往事》发表于文学期刊《草地》上,被誉为神童。但由此罹祸,因第二篇短篇小说发表正是反右高潮,小说内容被曲 解为攻击校领导,剥去升学资格。2005年9月闻兄突患肺癌,术后拒见同学。2005年9月30日,余不顾禁令,打车直奔病房,时兄正小寐,余于病榻伫立 良久。方醒,余执其手曰:“吾二人,同遭失意,能有今日,得无己之努力乎?吾二人同病相怜,岂能拒见吾乎?”兄笑而颔之。
2005年12月24日平安夜,兄溘然去世。次日华西都市报刊有讣闻:遵照死者遗嘱,不设灵堂,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单位、个人的花圈、挽联。一切免俗。当日成都七中高58级6班同学,仅在太平间见最后一面,一小朵白菊花聊寄哀思。
11、黄德昭,男,成都七中高58级学生。1958年在社教运动中,划为3类。高考落榜后被发配重庆钢铁公司。1970年因病去世。
50年代成都七中有闻名全市的话剧组,一批兼有文学和表演天才的同学活跃其中。曾排练大型名剧《雷雨》,《小雪花》等,颇得师生赞扬。黄德昭便是话剧组中 领军人物。但是1957年随着反右运动开展,校领导把能言善辯话剧组同学,视为右派学生圈子。话剧组同学大部分在社教运动开展前已定为3类,黄德昭自然在 其中。社教运动开初黄德昭料定当局在引蛇出洞,据《高中毕业生寒假学习情况简报(第八期)》载:“黄德昭(3类)说:我对方针政策接触少,对大字报想不 通,怕放了将来操行成绩受影响。看了第一学部大字报,真是各抒己见,自己也就没得顾虑了。”但聪明如黄德昭,仍然中套。当局手法老套:依然是引蛇出洞。但 在向党交心欺骗攻势下,怕不放,将来被扣上不相信党,操行成绩会受影响的心理下,解除顾虑的三类学生黄得昭,难逃高考落榜命运。在文革黑暗时期,英年早 逝。痛哉!黄兄!
12、孔繁绪(1939-1987)男,四川成都市人,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五八级四班应届毕业生,家庭出身:城市贫民。在校期间学习努力,尤以数理科成绩 更为优异。五八社教期间,因在一学部上台讲演,被定为四类学生,政治不及格(二分)。取消升学及就业资格,后在同班同学袁体明帮助下,与袁一道至集体企业 成都金属二厂当学徒,后至消防队作消防员,又转至四川夹江某厂子弟校教书,未几,不明不白贬至收发室任门卫。
多年俻受屈辱,於八十年代初提前退休返蓉。1987年在悲愤中自杀身亡。死前多次对家人的遗言是:“我是完全能考上大学的呀!!”。
孔繁绪生前未能得到执政当局任何平反及改正的通知,直至死后20年仍然如是。七十年代中期,孔与成都市郊一农村姑娘结婚,育有一子一女,现均在成都工作。
13、徐祖德(1941-)男,四川成都市人。成都市第七中学高58级1班学生。五八社教期间被划为四类学生,政治、橾行均为2分,取消升学及工作分配。 后自行联系到成都层板厂工作,该厂后被合并于省林业厅木材综合厂。进厂后因学校四类学生问题,一直受到压制和迫害,在历次运动中成为清理打击对象,蒙受多 次冤案。64年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后,仍不能提级、提干。虽然工作成绩优秀,仍一直被弃用。1978年落实中央55号文件时,单位对其中学校被划四类学生问 题宣布平反,在平反会上本人才第一次见到学校的毕业评语:“该生声称科学是他的第二生命,日以继夜苦攻书,是一个只专不红的极端个人主义者。”
14、席克毅,男,成都七中高58级学生。1958年在社教运动中,划为4类,被戴上反动学生帽子,不准参加高考,不分派工作,打入社会底层干体力劳动。80后席克毅凭自己努力,在农业科学做出贡献,成为四川省农科院的科研骨干。
1958年1月在社教运动中,社教组织者号召大家鸣放出高质量,要针对党的方针政策放。席克毅则根据他对农村的了解,在大会上作了《评党的统购统销政策》 的报告,指出:在高征购和反瞒产下,种粮人无粮吃,刚分到土地的农民又陷入饿饭境地,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如此大胆为农民鸣不平,当然犯了大忌,席克毅很 快便被戴上反动学生帽子。
15、曾昭容(1940-2005)女,成都七中高58级学生。1958年在社教运动中,划为3类。曾昭容自幼喜好文学,因仰慕著名诗人流沙河学问人品, 在1956和1957年间曾偕女同学邓静谷、郑世英等往流沙河处请教。1957年流沙河因《草木篇》被钦点为全国闻名大右派。曾昭容访问流沙河一事,被检 举成为一大罪状,受到了牵联,当年高考落榜。
2005年正月初七成都七中高58级6班同学会,曾昭容从医院赶来相会,未料1月后,便溘然去世。
16、郑洪金(1939-)男,家庭成份:小土地出租。1952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缀学。小小年纪即在山城靠挑抬等苦力活以谋生。1955年16岁时, 始考入重庆市第二十八中学,在初五八级二班就读。在校期间,郑洪金系校学生会文体委员,校团总支组织委员。五八社教后期整团工作开始,被学校指派与沙坪坝 区团委进行联络。其间,因向团区委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1、“现在的粮食定量,肚子大的不够;肚子小的吃不完。”被视为攻击党的粮食政策。2、“人与人的 不平等现象在当前还大量存在。”被视为攻击新社会。遂被划为三类学生,政治三分,团内口头警告,侭管学习成绩名列全校第一,仍被剝夺升高中的权利,并发配 重钢,后调五冶。先是试用人员,发生活费每月13元,后为学工、普工、鉗工。1999年退休。在发配重钢的头三年,郑洪金一直自覚改造,后发觉上当受骗, 遂消极怠工,并自创“按酬付劳”一说,让其领导十分不满。八十年代初,其单位部份五八高三学生落实政策,郑去问自己的事,答覆是:“你是初中生,没有落实 政策一说。”故至今郑未得到原学校及单位的任何说法。 现家居成都。
17、黄君选(1939年-)男,广汉一中高五九级一班学生,家庭出身:小商。其父开中药店兼坐堂中医,1957年反右运动前,任广汉高坪镇工商联主任, 人大代表。因建议减轻个体工商户税收,被定为右派。1974年去世,1978年获改正,同时退回公私合营时之入股金324元,另加抚恤金80元,安葬费 60元。
五八社教期间,在政治老师一再动员之下,谈了对工商户的看法问题,被认为是替父翻案,被划为三类学生,取消升大学资格。
回家后先是在该县回栏乡农中代课任教, 1978年秋,调西高乡初中任代课老师,半年即被退回。1980年参加温江地区中药师考试,在13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一,被定为中药师,调县卫生局中医院。1999年退休,现私人开业,家居广汉。
18、陈志均(1937年-)男,四川广汉师范学校高五九级学生,家庭出身:工人。五八社教期间无任何言论,但因崇拜诗人流沙河并与其有通信投稿等往来, 其信被同学窃往交学校,遂以思想反动之罪,定为反动学生,连同班上四位同学被打成反革命集团。期末被开除学籍,回广汉三水乡,1959年去广汉航校作小工 糊口,半年即因此而遭辞退。 1983年文教局再次行文通知,始去县教育局文教设计所就职。1986年经过自学考取工程师职,任所长。
1997年退休,因专有所长,被单位留用至今。38岁结婚,现家居广汉。
19、张辉柱(1938年-)男,四川广汉一中高五九年级学生,家庭出身:地主(仅有二十四亩田)。五八社教期间,因见大多数人挨餓,心中有气,遂匿名写 打油诗贴於教导处外墙上,诗云:“世人相传始皇残,见其饥民赏午饭,今君常说毛公好,民失午饭亦不饱。”被定为反标,在全校人人被鉴定后,於1958年6 月27日被宣布逮捕,同时开除学籍。关押月余后,被免予起诉,押送回街道居委会,交群众管制,每日从事无休止的义务劳动。
为生计,乞求街道办安排一糊口工作,始被送至劳改队砖瓦厂(该厂人员多系待审犯人),每月领生活费15元。1960年该厂撤消,调至县砖瓦厂,1962年 厂长刁难,辞职去西外火车站作装卸工挑谷子,直至1965年。之后又去映秀湾水电站当民工,由於工作认真踏实,工地完工后本可留下转正,但因五八年问题被 退回广汉。无奈只好又回砖瓦厂,挑泥巴拉架架车,砖瓦厂后来转向,去了广汉鉄厂水泥车间,当工艺员。1985年调酒精厂搞筹建,当保管直至1996年退 休。
1986年听说要落实政策,张找到学校,学校才补发了张的毕业证,同时给了一张“关於撤消张辉柱同学处分决定的通知”。现家居广汉。
20、罗树林,男,四川双流中学高五八级学生,家庭出身:贫农。五八社教前任校团总支书记,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五八社教中,中共双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简 昌春作动员报告时说:“这次运动就是向党交心,谁个交心越好,谁就越要求进步。向党交心就是缩短与党的距离。”“你们鸣放不要有一点顾虑,以我部长的身 份,人格担保,不处分任何一个人。对於你们的学籍、团籍、入团、入党、升学都无一点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罗鸣放了三点。
批判斗争后即便监视。毕业时开除团籍,剝夺升大学的权利。不予安排工作,无奈拖着有残疾的腿推鸡公车为生两年。后去城关镇福利厂当做布鞋的学徒,厂停办后 在街边补鞋为生。1963年几经周折谋得一代课教师职位,竟因为有人提出“为什么将右派分子罗树林调来教书”而险遭辞退。
1968年参加五八高三造反联络站,并在大会上发言控诉。
21、傅育京(1937-)男,四川简阳市人,四川成都第八中学高五八年级一班应届毕业生,家庭出身“伪军官”,(其父在国内内战时期,任国民党125师 师长,1949年率部在四川起义。后至南京学习,再至苏北农场劳动改造,1953年后遣返成都,靠拉架架车和修沙河维持生计,最后调至文史馆。)1951 年参军,1952年转业,复学于当时的成都市男中(现为成都市第八中学)。在校期间参与编辑校内学生刊物《奔放》,五八社教期间写过两张大字报,题目是: “未来世界将是星球大战”等,因受家庭出身及编辑校内刊物《奔放》(编《奔放》的老师张京武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等的影响,定为三类学生。升学无望, 先分至劳改局砖瓦厂,七天后又调至重钢炼铁厂,从事重体力劳动,每月得生活费13元。因肚饥向团委书记借粮票被斥:“人家都够就你不够。”傅于是宣称“吃 不饱没法上班。”旷工达24天,批斗后仍不认识。1960年春节后,“以无理取闹,旷工24天等于罢工”等罪,被宣布“开除送劳动教养一年,定为坏份 子。”旋即押赵赴成都动力机械厂(劳改工厂)。1962年解除劳动教养但被强制留场就业。1971年又被清理放回简阳平泉务农。1971年至1979年在 家务农,有时在街上摆摊修自行车。1979年进城自谋职业,至今未落实政策。原学校及后来的所有单位也无仍何说法。
1967年在劳教所与一出身富农的姑娘结婚,育有一子一女,现家居成都。
22、赖体恭(1939年-)男,四川资中人,家庭出身小地主(其父在四九后的所谓清匪反霸运动中,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四川资中一中高五八级一班学生。 14岁即加入共青团任支部宣传委员,高中期间一直担任班长职务(社教后被解除)。五八社教期间未写大字报,但在有心人的多方诱导下,在班上发言谈了两点。 因此两点,加上地主成份和其父的问题,被定为三类学生,开除团籍,取消升大学的资格。
先分至省邮电局,隨即被取消,分至重钢,后又调至五冶作鉗工。1979年后调至五冶技校任教,直至退休。1978年后,五冶欲为其恢复团籍被赖拒。现家居成都。
23、李凤梧(1940年-)男,四川资中县人,四川资中二中高五七级学生。家庭出身官僚地主(其父在四九年前为资中县参议员、国大代表,1950年被现 政府镇压,外公陈亮,四九年前任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四九年率部在四川金堂起义,后被定为战犯劳改。1978年后,最高军事法院予以纠正,宣布平反。)
李凤梧1957年高中毕业后,因生计所迫未参加高考,在成都打工,1958年经学校同意以应届毕业生资格参加高考,因政审不合格未予录取。被作为三类学生分到重钢。
1963年李凤梧的日记被同类所盗,并上交有关部门。由於日记中记述有目睹农村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中之惨状(李的家婆、奶妈、叔叔、妹妹都因缺粮而餓死, 养母、叔娘、舅舅、表弟妹为活命61年逃亡新疆),遂被定为反动份子,被单位开除判劳教三年。1966年解除劳动教养,强制留场就业。1975年又被清放 回资中,无业,靠绘画攝影维持生计。
1986年由重庆市房建局宣布平反。1987年落实政策后调资中轻工机械公司。也是因为家庭问题,加上姑姑在美国任教等关系,被列为统战对象,推荐为县侨联委员,县政协委员(连任四届至今)。同时又提拔担任公司的科长、经理等职。1998年退休,现家居成都。
24、石家民,男,身世不详,高五八级学生。五八社教中定为三类学生,高考落榜后和全川众多三类学生一道分到重钢,在大轧车间劳动。1959年在劳动中被 行车在调运钢板时钢板落下打死。因在挡案中记有五八社教期间的所谓“反社会主义言论”被取消抚恤金,有关部门在同学中宣布:石家民有历史问题不准悼念。
25、徐承菊,女,重庆市四女中高五八级学生。在校期间任校团委委员。五八社教中被定为“反社会主义分子”“暗右派”“三类学生”,并将装有上述评语的材料装入挡案。
1958年9月以雇佣人员身份分至省公安厅劳改局。长期享受“内控”及“暗管”待遇。在托儿所工作期间,因揭发所领导占用儿童副食品问题,被调离到新康石 棉矿从事体力劳动。因五八社教问题,其姐姐、妹妹、母亲均受牵连遭到抄家批斗。本人仅1961年就变换工作五次,1961年至1966年,年年均受到集训 检查,经常无故被批斗,有时就连本单位领导也不知何故。现居住地不详。
26、邓尔谦,男,自贡市三中高五八级学生。在校期间任班级团干部、校三好学生。五八社教中因发表反对中学毕业后所谓“三种可能”里的“回家自修”一说,被打为“思想反动的极右分子”、“政治橾行不及格的四类学生”,受到开除团籍,不准升学,不予分配工作的处。
为维持生计只好干重体力的抬盐工作,以至腰杆压坏至今留下后遗症。1960年经单位同意,出具证明考入自贡化专,毕业后分配至制盐化工厂任技术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均因五八社教问题受到批判打击,直至解除技术员职务,改为工人。现家居自贡。
27、刘鸿鸣(1939年-)男,四川成都市人,家庭出身:工人,其父为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五八级七班毕业生,共青团员。
刘在校时作为依靠对象,毕业时的政治橾行成绩是一类学生的最高分——五分,但又被社教的学部定为四类学生。是整个五八社教中仅见的个例。
刘被取消升大学的资格,先是在省图书馆作临时工,又在民办中学代课,或干拉板车等苦力活。不久公安部门找上门来,要刘交待初中时的托派问题(刘初中时年方 15,49年中共执政时年仅10岁),刘实在交待不出什么问题,而公安部门又穷追不舍,万般无奈,刘在给家里留下一转交公安局的信后,於1960年远走甘 肃,进入玉门石油学院。
文革起,参加街道造反组织,被支左军代表任命为街革委副主任。1970年5月13日,成都市西城区革命委员会贴出公告称:“托派骨干分子刘鸿鸣,隐瞒身份 混入革命群众组织,窃取街道办事处革委会主任职务。……交群众批判斗争。”於是刘在辖区内被轮翻批斗达两年之久。
1985年刘新全在被关15年后,托派问题终获平反。但没有挡案,刘不仅不能平反落实政策,连办社保、低保的权利亦隨之被取消至今。
1979年刘与郊区与一农村姑娘结婚,育有两女,现年家居成都。
28、张胜莉(1941-)女,四川成都第四中学(现名石室中学)58级1班应届毕业生。团员,父亲:旧警官。五八社教学习时政治排队:三类学生。
整团中在班上被责令检讨资产阶级思想,不知应该检查什么,只有哭泣。团支书(党员)让自己写退团申请书.。散会后在其他同学提示下拖延不写,所以保住了团籍,但是高考以高分落榜。
同年11月被市冶金局招收为汶川铁矿工人。现家居成都。
29、罗毓泰(1940-)女,四川成都第四中学(现名石室中学)58级1班应届毕业生 。父亲职员,但向学校报祖父成分:地主。罗在校时全五分,三好生。五八社教学习时政治排队:三类学生。学习中在小组讨论中暴露“资产阶级思想”:向往每天 坐在阳台上读小说那样的生活。
高考时以高分落榜,同年11月被省机械厅招收为德阳第二重机厂工人。现家居成都。
30、李文瑜(1939-)女,四川成都第四中学(现名石室中学)58级8班应届毕业生。父亲:职员,但向学校报祖父成分:地主。
李在校时全五分,三好生。
五八社教学习时政治排队:三类学生。高考时以高分落榜,同年11月被市冶金局招收为汶川铁矿工人。现家居成都。
31、张静姝,女,(1939年--)四川成都市人,成都市第四中学(现名石室中学)高五八级五班应届毕业生,团员。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在该班学生中有较高威信,是班上同学公认的才女。
五八社教初期被划为一类学生,是领导的依靠对象。被领导指示整理班上王世贵同学(已被内定为四类学生)的材料,因良心未泯,向王作了暗示,被诬为“粄 变”!《高中毕业生寒假学习情况简报卄一期》称:“四中五班以王世贵为首的小集团约四、五人,由王暗中支持团支委骆至诚(原一类)、张静殊(原一类)出面 在班上制造混乱……”,从一类学生陡升为四类学生。
社教后,被开除团籍,政治橾行为二分。毕业证变为修业证(接证后,张愤而将其撕毁扔掉),取消升学及工作分配资格。离校后在街道工业谋得一职,并在工作中作出了较大贡献,直至退休。
1978年后,校方将恢复团籍的通知寄给了单位,并通知张回校领取补发的毕业证,被张静殊拒绝。
现家居成都。
32、董文虎(1938-)男,四川省成都市第四中学(现名石室中学)高五八级六班应届毕业生。其父四九年前为华西大学教授,四九后为四川省卫生厅秘书长,三反时被逼自杀身亡,后获平反。
五八社教时,因受时任市团委副书记、一学部领导章文伦报告鼓舞,主动向党交心,在一学部全体大会上发表是题为“论新权贵”的讲演,指斥一些领守导干部的特 权行为,并对中苏关系、教育制度等谈了自己的看法。在当年全市高三学生中引起大的反响。被成都市委萧菊人定性为“这个学生够右派了,他敢于攻击贺龙,这就 是右派!”社教中划为四类学生,政治操行两分,取消升学及工作分配资格。
离校后,到市政单位修路修桥作苦力。因工作踏实,一年后由市政单位出具证明准予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四川地区为数极少通过专业考试的学生,到了北京,和 现今成名的李双江一起被中央音乐学习院录取,然而由於五八社教问题,未能通过政审,学籍被取消。后又考上中央乐团,报到后数日,又因同样原因被退回。一连 串的打击,使这位乐观开朗,颇为自负的男儿禁不住在北京前门火车站放声大哭。返蓉后,恰逢西藏歌舞团招生,他被录取。在团里,业务上他是骨干,但在政治上 他却是内控对象。
文革中,董在成都,和原五八高三的同学郑胜农、黄先华、邱玉铭、樊宣金、罗明鑑等人参与了“五八高三造反联络站”的工作,为弄清五八社教的来龙去脉,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成都市委办(78)10号文件下达后,获平反。调回成都,在艺校任教,直至退休。现家居成都。
33、张德蓉,内江师范五八级毕业生,女,世代贫农,曾被迫当童养媳。四九年后,保送到师范校学习,社教后被定为四类学生,开除团籍,开除学籍,回家后按所谓四类分子对待,在农村中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抬不起头。
34、雷启川,内江师范五八级毕业生,男,贫农出身,社教中被定为四类学生,开除学籍,回家乡按四类分子对待,直到一九六三年才由学校出具证明,方撤消被管制的身份。
35、刘鎰才,男,贫农出身,四九年后,曾在土改中任儿童团团长。后保送入内江师范,社教中被定为四类学生,开除团籍,开除学籍,回农村监督劳动,后去雅 安扛木材上山。六三年调简阳搞统计因不愿弄虚作假,被开除回家。文革中不敢参加任何组织,但因帮人写过“打倒保皇派”的大字报,六七年二月险些被抓。
36、何代阳,男,家庭出身中农,内江一中高五八级毕业生,班团支部书记。社教中仅因在双季稻问题上说了:“上面政策好,下面有些执行不好。”被定为三类学生,受到留团查看处分。后发配凉山。
(三)成都国家级重点中学三、四类学生的部份名单
四中部份
周 敦仁 毛伯庸 方宜民 李中学 唐德宁 萧连贵 骆至成 樊宣金 张静姝 林光全 王世贵 张国珏 李文瑜 张胜莉 罗毓泰 罗明鉴 董文虎 索秀英 吴康立 赖先泽 杨东明 张沛霖 李远耀 吕昌纯 田正周 董理元 黄奇明 唐德霖 周 显 汤子英 杨世华 萧云仁 李容熙 徐惠芳 李奇媛 朱介澍 叶德胜 王道伟 范和柱 刘胜海 杜志明 李德芬 林永芳 卿光竹 许秀清 高承宗 毛益培 黄泽舒 杜淑茹 李中夫 李思益 胥昌蓉
七中部份
徐 祖德 李锡昌 殷明先 张永厚 刘素玉 胡远仁 魏军犹 邬宗全 钟学海 彭志涵 魏宗汉 杨诗云 陈建中 张明康 向继芳 张颂斌 李孝册 邢若琛 张秉德 陈士英 张家襄 于正国 张世忠 徐永志 黄德昭 席克毅 杨华椽 王家棣 冯义盛 彭子常 杨启惠 陈芙君 张友于 卢宗辉 龚西林 陈明福 刘钥晋 周锡敏 苏国钧 罗家驹 李声元 汤若枚 黄家刚 曾昭蓉 吕 涛 郑世英 周远谋 陈秀芳 邓世雄 郑安平 杨士彦 曾伯康 邓静谷 张开舜 杨无忌 卢胜义 余伯楷 刘鸿鸣 兰 台 厥兴沛 彭述全 姚光新 刘 笛 黄铭枢 赵明渊 康振林 邹邦儒
九中部份
徐树萱 张复蕙 朱世林 袁胜蓉 李竹英 何惜豹 卢思虎 张金礼 章淮永 许世海 罗玉钊 杨泽泉 冯孔云 刘公超 周连璋 游志朴 沈元翰 刘忠冀 陈君南 朱钟德 叶宗桢 赫 来 孟成嘉 贺心涵 庄小铭 王元凯 谢胜操 曾道梁 谢惠昌 杨 正 李世侠 倪进阶 马康阁 李景者 邓文龙 杨本谦 杨永贵 刘达生 李克俭 刘盛君
钟维宁 王兴盛 张进桥 沈定大 白德金 杜绶芬 李星硕 张百旺 王善新